 
- 積分
- 2094
- 威望
- 2094
- 金錢
- 1850
- 閱讀權限
- 70
|
無位道人?
|金滿慈
老師:
五月二十八日手示奉悉。謝謝開示!
一切境象又都成為過去。前幾天在坐中,忽然感覺天好矮,四周好狹,我在中間透不過氣來。有時耳內發癢,似有風聲,我想是氣沖耳膜之故。有時心內一片清淨,一絲雜念沒有,真像一片晴空,沒有一點白雲,舒適極了。那是在午夜,一覺醒來,那同身輕如葉一樣的微妙,心裡清楚得很,提不起一點念頭。只可惜為時不多,一刹那就過去了。
我看過了《維摩精舍叢書》的《榴窗隨判》,得益不少,但不懂怎麼使六識出六門。
我現在只懂無念並非什麼都不想,那只是意識暫停而已。我更了解提起即用,放下便休,在體之時,用歸於體,在用之時,體在用中的道理。
所謂提起,放下,放則彌於六合,收則退藏於密;展則彌綸法界,收則絲毫不立。以上這些是否同一個意思?
當妄念起時,那能覺的和要空即空,要有即有那個能做主的,是否即是我們要找的那個無位道人?能覺的和能做主的是否同一個東西?人的煩惱是否業力借神識而活動?
不借是不是“如百千明鏡鑒像,光影相互,塵塵刹刹,各不相借”的意思?
我正看《指月錄》,那些機鋒轉語,我不懂,我大多以不求甚解了之,不過有些地方看完了,仍要請老師開示。我覺得人難得的是智慧,世間有很多聰明有餘,智慧不足的人,我連世俗的聰明尚且不夠,更不談智慧了。如果智慧能在定中求,那該是我最大的希望!
專此敬請 道安
金滿慈 敬上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滿慈夫人左右:
來函所提問題,你都自有解答,所以不再答復。
關中懶動,所以遲遲作復,敬請見諒是幸。
南懷瑾
八月二十二日
——摘錄:南公懷瑾先生 批•金滿慈 著《參禪日記》
(世界語 1994)P1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