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念佛法門精要

念佛法門精要

南公懷瑾上師 講述





      現在,貢獻大家念佛的法門,也就是習慣所稱的淨土法門。

      我們一千多年來,所流傳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到了近代幾百年來,大多都是採用「持名念佛」的途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持名念佛。「阿彌陀佛」是佛的名號。「南無」是皈依的意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須我來饒舌多談。「南無」兩個字,要唸成「ㄋㄚㄇㄛ」。

      但唸「阿彌陀佛」的名號,有一點須要注意,不可以唸成「哦( ㄨㄛ) 彌陀佛」,要念「阿( ㄚ) 彌陀佛」。阿( ㄚ) 是開口音,嘴巴張開,在喉部、胸部發音。這個「阿( ㄚ) 」字門,也就是密乘的「陀羅尼」──總持法門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門的觀想和念誦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發音聲,是一切眾生的開口音。所有佛經,大都從梵文翻譯過來。梵文的真言咒語,有三個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賢如來現身金剛薩埵的根本咒。這三個字是:「唵( ㄨㄥ) 」「阿( ㄚ) 」「吽( ㄏㄨˋㄥ) 」。簡略的說:

     「唵( ㄨㄥ) 」的意義是:永恆常住,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遍滿法界。

     「阿( ㄚ) 」是無量無邊,無際無盡,生生不息,開發光明。

     「吽( ㄏㄨˋㄥ) 」是無邊威德,無漏果圓,無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唸成「哦( ㄨㄛ) 彌陀佛」,就有偏差了。哦( ㄨㄛ) 的發音是嘴部收縮成為一小圈,單從喉部( 生死輪) 所發出的聲音,是輪迴的音,輪迥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唸成「哦( ㄨㄛ) 彌陀佛」,必須要規規矩矩唸出「阿( ㄚ) 彌陀佛」的清朗音聲。

      一切眾生,既有生命,首先發音的一定是「阿( ㄚ) 」。它是開發的,上揚的,示現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嬰兒所發的第一聲,以及開始學說話,都是「阿( ㄚ) 」的發音。至於「哦( ㄛ) 」音是沉沒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說是沉墮的音聲。即如唸唱華嚴字母的梵音,起腔由「阿( ㄚ) 」字開端,到「陀」字完結,便是咒音的「聲明」內義。

      持名唸佛的法門,如果只唸「阿彌陀佛」四個字也就夠了。人在臨命終時,氣息將絕,這四個字也唸不出來時,就繫心一緣,唸「阿::」也就夠了,絕對夠了!我說此話,絕對負責任,如果錯了,我願下地獄。但千萬記住,繫心一緣在「阿彌陀佛」的這個( 阿) 字。甚至這一聲也來不及唸,唸不出聲了,就要斷氣了,那就不要出聲,只要憶念就夠了。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一個大秘密。

     「阿」在梵文中的今義,包含了:無量、無邊、無際、無限、空、大、清淨等等,很多的意思。總之,是一切眾生的生發音,是開口音。

     「彌」是時間、壽命、無限的延長、延伸、連續綿遠,無盡止的延續、伸展。

     「陀」是光明,無限的光明,無量的光明,無邊無際、無盡的光明,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因為「阿彌陀」這三個字的意思,無法用少數幾個中文字表達出來,於是就照梵文名號譯音。

      根據巴利文的發音,或根據後期的梵文發音,對於「阿彌陀」的「陀」字,就念成「達」的字音。

      總之,「阿彌陀」即無量壽、無量光。這便是一個大秘密。光和壽,代表空間和時間。「阿彌陀」即包括了無量美好的,殊勝的時間與空間。一切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滅,只有時間、空間─光壽無量,沒有生滅。它充滿了法界,盡法界、遍虛空,無處沒有光。白色白光,紅色紅光,黃色黃光,藍色藍光。黑色的也有光。雖然說:現代的光學常識,把光與色加以界說,白是融射一切光的表色,黑是隱沒一切光的表色。其實,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為光之體所含攝,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長短的不同,它所顯示的表相──光色即有不同。而光是無所不在,無所滅處的。所以說盡虛空,遍法界,無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虛空無盡,法界無窮。諸佛性之光,也無窮盡。

      無量壽、無量光的「阿彌陀佛」,他究竟在那裏?我們的身心內外,無所不在,處處都在。那麼,這光從何而來?從眼見的電燈光而言,它是從電能發生的,而電能是從宇宙間的能源而來的。但「能」又從何而來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自性光所感發的。所以「阿彌陀佛」無量壽光,即是我們的自性心光。唸「南無阿彌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現了。並且光與音聲都同時遍滿。心光通於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層次,有很深奧的內涵,隨便介紹出來,在有些學習密宗的人看來,是一項很嚴重的事。但在我的觀念中,密宗與顯教本無差別,無所謂密與不密,一切都應公之世人。「道」是天下的公道,有利於人的,不應該保守什麼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傳,豈非佛法也有藏私嗎?既然不能公開,尚須藏密,則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無私的道,不屬於我之所有,也不屬於任何人所應該秘密擁有的。這就好比空氣、陽光,人人都有權分享,應該獲得。所以不管顯密,只要有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布施,一切都供養,不必藏為己有。具有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雲門禪師說:「我有一寶,秘在形山。」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跟前的燈光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將燈熄了,一片黑暗,黑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在電燈光中念佛,燈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發出,與「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光融接了,在黑暗中也自發現光明照耀,這種境界,不是想像所得。

      要知道,我們人類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見東西的生物。在這個世界中,有比人類更多的眾生,在白天日光的強度下,看不見東西的眾生,更多的不知其數。如蝙蝠、貓頭鷹、蟲孚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線下才能看得見東西。他們都在黑夜才出來活動,它們有的看見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會導致死亡。各各眾生的業力不同,感光就不同。所以「阿彌陀佛」也在它們中間放出各各感應不同的光。大家須要懂得這個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廣大心願。

      當你念彿,念倒光明現前的時候,不要執著它就是勝境。這種光明還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淨圓明,既無所謂光,也無所謂不光,自性心光現前,方可與「阿彌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時,見到有相的光明,便以為是「阿彌陀佛」放出光來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了。那你拿四十元買一支手電筒,輕輕用手指一按,就會發出光亮,豈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 一笑) 。總之,有相光明,還是子光。換言之,它是母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靜坐中,發現了光,就很高興,認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這才是傻瓜。豈不聞佛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屬虛妄。」所以必須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那麼這類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不執著就好,執著了就不好。如果不執著、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與自性心光便自漸漸融會一體。如果執著了,便落在生滅妄緣中,那就不好了。所以說,持名念佛,如果能體會得佛號無量壽光的涵義,那就更好。

      再說持名念佛的法門,也即通於普賢如來和觀自在菩薩的大光明藏的法門,光壽無量,無所在而無所不在。




      其次,修「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有三本大經,最好先要暸解。( 一) 「無量壽經」、( 二) 「觀無量壽經」、( 三) 「阿彌陀經」。後世的習慣,對「阿彌陀經」,稱之為小本「彌陀經」。因為內容扼要,經文字數較少,故叫小本,能熟讀三經,對於淨土法門,必可了然於心。

      歸納起來,修持淨土,除「持名念佛」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法門,現在先介紹簡略的「觀想念佛」。

      觀想念佛,先要將小品「彌陀經」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以及「無量壽經」所說的境界,乃至「法華經」中佛所說的奧密,作基本的認識。

      觀是心觀,想是心想。老實說,修行就是造業。不過不造五濁惡世的惡業或無記業,而是造善業,進而修造成佛的菩提大業。觀想就是轉業的方法,因為觀想也是「見」「思」的境界。在凡夫的「見」「思」上,未曾明道,一切皆在無明雜染中亂起「見」「思」,所以叫做「見思惑」。明道以後的「見」則轉為般若智的見地;「思」則轉為「正思惟」的觀照成就。一念之間,轉識成智的關鍵即在此,只要將此一念轉過來就行。可是多少修行人,最難得的便在此無可著力的一轉啊!

      觀想念佛有許多方法,將來如有機緣,再作詳細講述,現在先簡略說一容易做到的方法。

      首先,應請一尊莊嚴相好的佛像。或雕、或塑、或畫、或瓷造、或銅質都可以。修習者,自身或立、或坐──跏趺坐,須面對佛像。但佛像的頭面,必須略高過於自已的頭額,佛相的雙目與自已雙目平視而略高些許。自己看著佛的眉間,或清淨妙目,這樣長留影像。不管他是真身佛或塑造畫像的佛,初步只須存念觀想清清明明習慣性所見的影像,「繫心一緣」,念念不忘。但是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剎那間是不容易觀起來的。因此,初修者,或者只觀佛像眉間的一點亮光,或觀佛的清淨妙目也可。這樣也就是「繫心一緣」的念佛法門。但有人看見佛的雙目笑了,自己也笑了,這卻不可以。因為,動了散亂心念。此時仍應一心不亂,繫心一緣的觀想下去。觀好以後,有了深刻印象,不須太加著意,漸漸的,隨時隨地,都有「阿彌陀佛」一點亮光的深刻印象現前,而此心念中的「阿彌陀佛」,念念不忘。乃至觀佛全身,以及極樂世界的淨土境界,一一歷歷分明,這樣便是初基的觀想成就。在開始修觀的時候,也可以直接觀佛的全身,或觀佛像胸前的「卍」放光。

      在修此觀想念佛的法門中,真的看見「阿彌陀佛」現前時,切莫亂動歡喜心,或種種散亂心,這只表示你觀想對了。所以這時,不要歡喜,也不要恐懼,只是澄心止意,一念不亂,我在佛的心中,佛也在我的心中,了了分明,無有差別。但也不是說好像投胎一樣,投在佛的身中,而是覺得我心與佛合而為一,佛我一如,了無分別。既不我慢貢高,也無歡喜也無悲,一心清淨自在,一念「阿彌陀佛」。所謂「萬年一念,一念萬年。」如此即可。

      如果有時候觀到自已身體內外充滿光明,心中不要起分別,不要問此光是真是假,是佛是魔。是真的佛光也很平凡,是魔光也沒有什麼可怕,即使放光動地也不稀奇。這些境界,都是自性心光的偶然顯露而已。一切眾生,本來就具備了這些功能,現在只是回復了自性心光,不稀奇、不執著就好。如果一生執著之心,就自起魔障了。有時觀想念佛下去,自己頭頂會呈現光明。但要注意,頭頂放光,同樣也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如果是用眼睛看見的,則兩眼必已上翻,那樣會影響眼神經與腦神經。凡是念佛念得好的人,外面的形貌,更顯得慈祥、可親、活潑、和藹、清淨、莊嚴。心身更健康,頭腦更清楚。是一個活活潑潑的平凡人,慈悲喜捨的平凡人。稍有怪異,即不是佛,而是糊塗的「糊」了。所以說,頭頂放光,身體內外放光,都是自已觀照而知的,不是肉眼所見。肉眼看見的光影,必須小心求證,是否是眼病現象。如在靈明中,見一片光明,常時修習,永不退轉,將來臨命終時,從頂囪門驀直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就有把握。但年紀大的人,平常日子念佛觀想,如無真正定力功夫,切切不可隨便就觀想頭頂,否則,很容易走掉,或者引起血壓昇高。所以密乘傳法時,往往同時傳授藥師佛的長壽法,觀想藥師佛的法門,是從頭頂下降,不致虛脫。強健的人也可以修此法門,因為年青人壽元充沛,未來的日子還長的很,須知一個人求生不易,求死也很難,所以要真能修到來去自在,可不容易。




      再說「持名念佛」的三種法門:

      一、出聲唸佛。唸「南( ㄋㄚ) 無( ㄇㄛ) 阿( ㄚ) 彌( ㄇ一) 陀( ㄊㄨˊㄛ) 佛( ㄈㄨˊㄛ) 字字要發音清楚,可以大聲唸出,但不要只在喉嚨嘶叫,心裏卻在打妄想。要由喉嚨以下的胸腔發音。由丹田的氣,連接上來發聲,一口氣唸下去,唸到氣接不上來時,閉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別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聽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時心中沒有雜想,片刻之間,非常清淨,既不造妄想業,也不動祈求心。這樣一口氣,一口氣的唸去,心氣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唸到聲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滿,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說,不必多講了。

      二、微聲唸佛。雖然還是一口氣,一口氣的唸,但旁人聽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聞內聽,一字一句的清晰唸去。

      大聲唸或微聲唸,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聽外界的聲音。在唸佛中間,縱有一個雜念,要立即自淨其意,要以唸佛之念來遮斷一切雜念,專心注意在返聞內聽上,雜念自然中止不生。唸到六根不受外界影響,念念是佛,這樣也就是合於觀世音菩薩「返聞聞自性」的法門,同時也可進入大勢至菩薩「淨念相繼」的念佛境界。

      如此唸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唸下去,當然沒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著的時候,身體健康,百病消除,身心康樂。一旦臨命終時,可以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佛。持名唸佛是出聲唸佛,要聲氣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達到如「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淨念相繼」的境界。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門。如活在世間,能修到「淨念相繼」,將來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必然成就。所謂「淨念相繼」,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觀想念佛,而到達隨時隨地,念念在佛念之中。這種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詩偈所說:「坐也阿彌陀,行也阿彌陀,縱使忙似箭,還是阿彌陀。」隨時都念念在阿彌陀佛。平常一般人說,現在是超音速的時代,一切都講究快,講究速度。所以許多人都說,我太忙了,工作太緊張了,沒有辨法念佛。聽來好像蠻有道理,但是忙到極點,也不會像射出去的箭,發出去的子彈那麼急速吧。縱然忙到這個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夠做到還是一念在「阿彌陀佛」上,必定成就無疑。

      如此隨時隨地念下去,漸漸的念也念不起來了。只是一片清明,了無雜念的閒心。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業重障深,念佛念不起來了,其實並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淨念境界,清淨現前,這樣身心清淨,突然斷念,既無過去心,也無未來心,現前一念清明,佛也沒有,念也不生,清淨現前,正是淨念。此時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運自在,這樣就是淨念相繼了。然後一旦身心解脫,當然淨土現前,絕對不會不成就的。如果在淨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亂,頓然定住似的,你就讓他多定一會,更好。試看五百羅漢的造相,各個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腳,他就如此地入定不動了。佛國禪師偈云:「有時且念十方佛,無事閒觀一片心。」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當然無不成就念佛三昧。我當隨喜,我當歸向,暫且講到這裏為止,講太久了,謝謝諸位,同聲念佛,迴向淨土。

                                           ——南公懷瑾上師《定慧初修》






     「有情無情皆悉同體」,下面兩句話嚴重了!什麼叫有情?人、豬、牛、馬、狗一切生物都是有情,不過生物的有情有分類,看《楞嚴經》就知道,有些生物知覺小,但它有感覺,打了會痛。我們挨打,格老子、討厭!知覺就會起來罵人。有些生物知道痛,會躲開,並不曉得罵人。《楞嚴經》上說到情想的差別,情多想少則墮,想多情少則飛,思想智慧高,情欲慢慢減少,想多則飛.向上界走。天人神仙看我們是下界中人,如公寓的一樓,也可能是地下室,還有地下室的地下。情多則墮,純想則飛,由這個道理可以了解念佛法門的道理,念阿彌陀佛,意識純想,歸到佛的境界,那當然往生。

                                          ——南公懷瑾上師《宗鏡錄略講》



-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萬法既不從緣生,亦不非緣生

南老師說:萬法既不從緣生,亦不非緣生 南公懷瑾上師 講述 第四十二章 龜跡能卜空有迷 《宗鏡錄》第四十四卷,從這裡開始,講到生滅與不生滅的道理。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