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jpg
2014-5-17 21:50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是在修淨土,但是不要把淨土看成是一個土地或是世界或是國家,大乘佛法中淨土的觀念要搞清楚。什麼是淨土,什麼是佛國,不要被文字的土和國兩個字帶引走到了形相的觀念,那就是埋沒了佛法的精神。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十方三世一切的佛都有佛土,我們很容易把它想像成一個帝王統治國土的觀念。佛土、淨土換一個名詞來講,就是成了佛的境界。佛說,一切眾生就是菩薩的佛土。眾生與菩薩是相對,眾生是沒有悟道,還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還沒有明心見性,是因地上的菩薩。菩薩是已經明心見性,正在修持而還沒有完全到家的眾生。比如,我們今天精神很好,身體沒有病痛,感情思想也很清淨,自己覺得平安幸福。但這平安幸福是相對于身心不健康,不平安不幸福的日子來講的。所以轉眾生境界就是佛菩薩境界,佛菩薩境界的根在於一切眾生。如果沒有了眾生,就沒有成佛的事,也不須要成佛。沒有煩惱也就不須要求解脫。眾生有貪瞋癡慢疑,有聰明的,有笨的,各式各樣根器不同,而一切菩薩根據眾生的根性不同而成立他的佛土。比如,眾生與阿彌陀佛所持的願力、形相、作用的根性相近,因緣相契而隨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也有眾生與阿彌陀佛所持的願力不相近,因緣不相契,可能會選擇東方琉璃光佛土。一切眾生根性不同,諸佛菩薩教化的方式也不同,佛土的境界也就不同。

    「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一切菩薩自己成就的境界是無執著、無主觀、無成見、絕對無我的。隨著眾生根器的不同,降伏他的妄心的方式不同,而成立的佛土境界也不同。調伏是調教降伏,是佛法的教育手段,用到各種各樣的方式,喜、笑、怒、罵等都是。

    「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看眾生該入哪一種佛國的境界,而引導他、教化他進入佛的智慧成就。入佛智慧是實證功夫。 《法華經》講開、示、悟、入四法門,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四個不同的修持手段,但是有沒有哪個先哪個後呢?我認為都不是問題,但是歷來都有佛學的學者們,就先後次序起爭論,把佛法修持搞成思惟的學問了。這句經文等於是《楞嚴經》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的自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本無方所。一切眾生業力不同,知見不同,形成了眾生種種的思想、情感、個性、根器不同,本體是一樣的,所有的差別都是眾生自我的差別。等於一桶水,有人拿一杓去作酒,有人拿一杓去作醋,有人拿一杓去作冰淇淋,但水性都是一樣的。因為眾生有這些差別,所以佛法的教化要「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佛隨他的方便「而取佛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的方便波羅蜜成就的佛土,不是為了他們自己,是為了有緣的眾生該往生那裡而成立的佛土。東方藥師如來世界,是藥師如來為了根器相應的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成立的佛土。

    「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同樣的道理,諸佛菩薩在這個世界上教化眾生也是「隨眾生心」,根據你所知的量。有些人量小根小,等於一株小草,碰上大雨,不但草不能活,連根都漂掉,受不了大法。大樹的根器大,狂風大雨之下瞿然不動,反而受滋潤後枝葉更茂盛。所以一切眾生根器不同,「應以何國」,以什麼佛土的境界,教化培養他的善根,生起菩薩的根,而取佛土。教化眾生是非常苦的,有些眾生是顯教的根器,就只限於顯教,不能受密教;有的是密教根器,跟他說顯教他聽都不願聽;小乘根器的,不能受大乘;外道根器的,無法信入佛法,必須用外道來誘惑。教育就是誘導,使他培養善根,讓他在外道裡轉回來。這就是菩薩教化的方便,難怪諸佛見面都彼此問候:「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否?」

    我們學佛修持,要從哪裡下手?從哪裡立根?從哪裡找淨土呢?要想成佛,離不開一切眾生,所以要先學會作人。與人都處不好,還想度眾生?自己想成佛,看到人都是冤家,嫉妒人家,這是種善根嗎?簡直是魔道了。你說自己瞋心大是阿修羅,你有阿修羅的本事和功德嗎?你能一怒而安天下嗎?

    佛在《維摩詰經》說的這一段經文,看起來經意很明顯,其實是密教,秘密在其中,我們再讀一次:「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學佛是離不開眾生的,一個眾生也不能捨離。「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你不要說眾生沒有隨你之所化,是你連化緣──教化的因緣,都結不上,因為你自己與眾生隔離了。造隔離之業,甚至於造仇恨之業,就是在造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業。惡言刺眾生,惡語傷眾生,尤其是四種口業: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還有心中貪瞋癡意業,你說,怎麼結化緣?當然得不到成果。

    所以,一切菩薩「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自己心中的眾生更要調伏,眾生就是心中的念。「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這一層道理是大乘佛法,注意!不是談空,是說有,是「而取佛土」。所以發了願就要執著你的願,要你不執著,是開佛知見,開示你先能夠了「妄念空」的一面,然後再起而修「勝義有」的一面,畢竟是有的,不是空。但是這個有是妙有,不是凡夫的執著假有。沒有真願力,就不能成就真佛土。比如一個人做學問、做事業,就得真發心,晝夜孜孜為此,才能有成就。就連寫毛筆字,如果沒有幾十年苦功夫練字,絕成不了書法家。所以要成佛就要發願,而且是發利他的願,否則不能成就,千萬記住。

    「所以者何?菩薩取于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這是大乘佛法的要義。諸佛菩薩皆為一件大事因緣出世,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出世,示現了脫自己的生死,這是佛法的真精神我們學佛都是為別人而學,不是為自己。沒有這個認識,就不算佛子。標準的凡夫,標準的輪回眾生,統統在為自己打算,在為自己要求,一點菩薩的氣息都沒有。

    比方有一個人要在空地上建造一座宮殿,這是容易做得到的。如果沒有土地,想懸空蓋宮殿,是不可能的。這裡第一個秘密是,自己功德善根心地沒有修好,免談佛法。本錢都沒有,根基都沒有,想成佛不是大妄想嗎?白居易的詩:

          空花豈得兼求果 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 不禪不動即如如

    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檢討自己,根基何在啊!

    一切諸佛菩薩發願成就佛土淨境,不是光講空。空是前行的方便而已!但你如果不能先證到自性空,是不能談修行的。所以必須要先修證到性空,然後才能修緣起妙有。比方說,這有一塊地,上面蓋了棟千萬億年的老房子,房子裡面有毒蛇猛獸,還有糞便,各種塵垢都有。你必須要先清理乾淨,甚至把房子全部鏟平,重新蓋個房子,也就是要先空了,才能成就生命的有。但是只講空,就是邊見,頑空。講實際的道理,我們凡夫眾生初步是空其念,空第六意識的妄念、業力的習氣。慢慢影響,才空掉第七意識我執,人空我空。最後是無始以來,第八阿賴耶識的習氣也空也清淨了,空與清淨是一體的兩面。

    諸佛菩薩雖已證到「空」,也修成「有」的國土,自心還是了不可得的,不取不著,依然入空。所以佛經也稱空為如如,真妙不可言,你說它空,它又不空,你說有,它又不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諸佛菩薩而建立他佛土境界,如此而已。佛在這裡就把佛法修持最高的要點告訴了我們。

                      ——校對所據版本:南公懷瑾先生《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老古 05年9月二版)P89-96



-1AA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達摩四行觀與三際托空

南老師說:達摩四行觀與三際托空 南懷瑾先生 講述    宗誠師:目前下功夫先以修止為目標。 師示:你修止用什麼方法?   宗誠師:本來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