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話説中庸》——天人之際,鬼神之說(更新)

南老師說:《話說中庸》——天人之際,鬼神之說A670x.jpg
2015-3-18 21:24


南老師說:《話説中庸》——天人之際,鬼神之說

南公懷瑾先生 原著 •劉雨虹先生 編輯


天人之際,鬼神之說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我們現在讀了《中庸》這節原文,第一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鬼神是否真有其事的問題了。因此,我們只好花一點時間,認真簡單扼要介紹一下這個問題。但大家不要認為西方文化中只有科學,根本就不承認有鬼神。那我可大膽地告訴你真錯了。我曾經到過歐美,居留的時間也不算太短,從我交往的歐美人士也並不太少。我可以說一句,西方人士的信鬼、信神,那些活靈活現的鬼話連篇,著實不少。有時候,我還和那些彼此了解的西方好朋友們說笑話,洋鬼真多,怪不得東方人會拿這個名稱開你們的玩笑了。可是,人類的文化就是那麼有趣,西方的鬼神,也都是藍眼睛、高鼻子的形相;東方的鬼神,又都是那樣扁面孔的形相。難道人際、國際都有交往,鬼際、神際卻互不往來嗎?再說,西方人的算命,有的常說,你前世是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卻極少說你前世是中國人,或緬甸人呢?難道作鬼投胎,也早就有了種族主義了嗎?總之,可笑的事多著呢!我一時也說不完,如我有空,要講這些知道的故事,還真可以寫筆記小說來賣錢,很可惜是我既不願為,更不屑於為之。我經常告訴同學們,鬼神並不是什麼太可怕的東西,魔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活人。東西方的文化,也都認為人可變鬼、變神、變魔,所以最可怕、最厲害還是人。鬼、神、魔,有時候比起人來,更有人性,反而人變成沒有人性的太多了,你說是嗎?好了,閒話少說,書歸正傳。

    鬼和神,在中國的原始文化中,並非完全是唯心的東西,它卻是物理世界的另一種東西。總之,你首先要了解我們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們,造出這兩個字的來源,它是既用「象形」,又用「會意」來造字的。人文的文化是大地的文化,所以鬼字和神字,都以田字為中心,田就代表了土地。鬼字呢?是在這個大地上的一種沉墜的能量,也可以說像電一樣,只要下沉入土就看不見了的東西。所以鬼字從田,分叉入土了,旁邊加一個ㄙ的標記,上面長了一根草一樣的毛毛,就變成我們現在寫的鬼字了。它是只能下墮,不能上升的東西。

    神字呢?它從示開始寫,示就代表上天掛下來垂示到地面上的現象叫作示。再從示旁畫一個田地的圈圈,可以上通天,下澈地,橫面也可以通。總之,是四通八達像電能一樣的便叫神,換言之,鬼和神,都是像虛空中電的能量作用一樣。田地上面下雨,便容易打雷。雷打過了,電流向地下鑽進去就沒有了,便叫電。田地上長出東西便叫由。可以在田地上下相通的便叫申。上下相通,旁邊加一個「會意」的字,告訴你那是上天示意的現象,便叫神了。所以它也是物理能量的一種變化,是物理的,不是什麼特別神秘的東西。不過,鬼是下墜的,所以中國文化說鬼屬陰,它是以陰性電極為主的作用。神屬陽,是以陽性電極為主的作用。但在唯心方面來講,又說「鬼者歸也」。它是歸藏到無形一面去了的東西。「神者,申也。」它是具有揮發性功能的作用。如果再進一步來討論神,孔子在《易經》的〈繫傳〉上便說過:「陰陽不測之謂神」了。過去也曾經有同學問我〈繫傳〉上這句話的意義。我告訴他,這是說「能陰能陽者,非陰陽之所能。」這就是「形而上者之謂道」的形而上學的範圍了。講到這裡,你們一定想問我在笑什麼?告訴你,我現在心中有鬼,我引用兩句話笑我自己:「可憐夜半虛前席,不說蒼生說鬼神」,這正是此時的情景(一笑)。

    再說,我們的文化,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並出的時期,非常注重鬼神的信念,尤其是墨子(翟)。墨子的學說,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具有如十九世紀以來新興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思想的成分。他主張「尚同」(尊重平等)、「尚賢」(提倡賢人政治)、「尚鬼」(猶如宗教性崇拜鬼神的存在)。墨子是宋人,宋國是殷商的後裔。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中,夏人「尚忠」(也說尚質)。夏朝的文化,比較重視樸實自然生活和注重質樸忠誠的人生。可是時代的演變到了商朝,尤其傳到殷朝的末代,便非常重視鬼神和天命的信仰,宗教性的風氣比較濃厚。所以我們的歷史上,便說殷人「尚鬼」。後來再到周朝建國,由文王、武王、周公的領導,才完成了「尚文」的文化基礎,從此便形成中國人道人倫人文文化的深厚根柢,所以孔子便有讚歎周朝是「郁郁乎文哉」的頌辭。墨子是宋人,孔子的祖先也是宋人。而且由夏、商、周以來的三代文化,「尚忠」、「尚鬼」、「尚文」,都各有它深厚的內涵和特點。我們了解這個歷史淵源,因此便知在孔子的學說中,提出重視鬼神的問題,是很自然的觀念,就並不認為奇怪了。況且我們的文化,在三代以前,如堯、舜時期之先,根本都很重視尊崇天地和山川神祗,所以上古歷史上的帝王注重「封禪」和祭祀,就是中華民族宗教性的傳統。因此,直到春秋、戰國,以及秦、漢階段,那些歷史上所記載鬼神的報應,以及崇拜山川嶽神、灶神、巫師、方士、神仙等等的資料,實在也熱鬧萬分,多得不可勝數。如果要講文化史,這也是不可以不知的重大課題。但到了東漢開始,直到魏、晉、南北朝階段,因為印度佛教的輸入,配合了中國固有文化中的天人和鬼神之道,便對天人之際和鬼神之說,就轉入理論科學的方向,大有不同於一般西方宗教文化中的含糊其詞,只是盲目的說鬼話神了。

    那麼,佛學傳入中國以後,對於天人之際和鬼神之說,它又是怎樣的解釋呢?我首先告訴你,佛學是一門切合於未來科學的學問,只可惜被一般胡扯亂說,把它死釘在宗教迷信的範圍,實在是很大的損失。我們先要擱置佛學中有關天人之際的宇宙觀和世界觀。因為由這兩個題目說起,配合現代科學,又是一部較大的論著,所以暫擱一邊。我們只用濃縮的辦法,先講佛學中的鬼神之說吧!

    佛學把我們這個宇宙間的天人關係,分類為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叫三界。欲界的一切生命,都從男女兩性和飲食的貪欲而來。色界,是超越物質的物理世界。無色界,是指超越物理的精神世界。注意,這裡所用的精神這個名辭,也只是臨時隨便借用的,並非定論。至於物質世界,它是以一個太陽作中心,它所帶領有關係的各個星球,叫作一個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所形成地球物質的國土世界,只是這個太陽系統中之一小部分而已。但佛學把這個世界中的所有生命,分類歸納以後,劃分作六個道類的眾生。即所謂天道、阿修羅道(非善類)、人道,等三類生命,叫上三道。畜生(傍生)、餓鬼、地獄,便叫下三道。綜合起來叫六道,但不是說有六條路線的不同,這個道字,是分類的代號而已。事實上,這種六道的生命,是彼此互相交流混雜,統統在一個人間知識所未能了解的一種旋轉不停的運動之中,猶如一部機器,或一部大車的車輪一樣,永遠在旋轉不停的走勢之中,互相受牽連和影響,構成了所有生命存在,變成新陳代謝的現象。例如人吃了畜生豬牛雞鴨、青菜蘿蔔而成了糞便和泥土。畜生和動物植物,又吸收了泥土中的人體所銷融了的養分,變出動、植、礦物。這樣的生命互相轉化現象,中文佛學,取用一個很優美的名辭,便叫它「六道輪迴」。輪迴便是旋轉不休,互相混合的意思。那麼,從欲界以上的天人,共有二十八個層次,一圈一圈的放大,並不是一層一層的堆疊上升。人道,是六道及欲界的重心,也可說是三界的中心點。從人道以次,便是橫出傍生的畜生,包括空中飛的,地上、地下爬的,水裡游的等等生物,不勝枚舉。比畜生更低一級,在有形象的生命和無形象的生命之間的,便叫餓鬼或鬼道。他們和人、畜生一樣,也同樣有男女飲食的貪欲,可是他們對於飲食,得之不易,大部分長時間都在饑餓狀態之中。人死了的靈魂,如果沒有變化,或不轉化變成鬼道中的生命,都不能叫鬼,那是另有名辭,中文佛學叫它是「中陰身」或「中有身」。我們通用的代名辭,叫它是靈魂。嚴格的說,這可不能和鬼道的鬼混為一談。但世界上的人,都把它叫慣了,所以把活人死後還未投胎階段的靈魂也叫作鬼了。事實上,有一部分的鬼,和中陰靈魂景象又很相似。譬如生物化學和病理上的細菌,分類各有不同。鬼和靈魂的分辨,就更難講得清楚了。至於地獄道,比鬼道還要低級的生命,依據它所忍受身體感覺和知覺上痛苦程度的分類,又界別十八層次,所以一般人就叫它是十八層地獄了。

    佛學又把這個物質世間人和畜生等下三道的生命,分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四種。再詳細的分析,加上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就有十二種。所以天人之際和鬼道,有許多是屬於有色(有物質的形象)、無色(沒有物質的形象)、有的有知覺思想、有的沒有知覺思想,只有生理物理的反應作用的生命。至於說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這四種描述,是屬於色界天、無色界天乃至地獄中的生命,拿我們現在的科學知識來說,還很難有恰當的表示。

    那麼,從人道作中心來說,上至天人,下及地獄,凡是屬於貪戀愛欲婬欲的生命,他的男女飲食,作用也大有差別的。例如說有一部份鬼道所需要的飲食便叫尋香,等於我們人道所說的吸氣或吃氣,並不像人和動物那樣,是靠吃食實質的東西。所以佛學中類分飲食,便有四種。例如一是摶食(也叫段食),猶如人和動物,是靠分段的時間,用手足和嘴巴來吃的。二是觸食,是靠身體的觸覺和感受來維持生命。例如人靠吸收日光、空氣等等作用來維持生命,便是觸食的情況。三是思食,它是由思想的作用,可以使生命滿足而存在的,這等於我們平常所說知識是精神的食糧,就有點類似了。四是識食,那是天人境界的一種情況,很難說明。總之,除了摶食以外,其餘的三種飲食,都不是人類所易理解的事。可是,人同時需要這四種食糧,只是人們不能自知而已。所以佛家、道家有些修煉到了特別境界的人,有時也可以辟穀休糧,不食人間煙火了,這並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果連後面三種食糧,如觸食、思食、識食都斷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有關愛欲和婬欲的問題,就不如飲食對於生命那樣重要了。例如地獄中的生命,純苦無樂,或苦多樂少,就無暇、無心思動愛欲之念了。同樣的道理,一個生命,修為到色界以上的天人境界,也就淨化了愛欲的作用了。所以道家便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達到粉碎虛空的修煉程序之說,也確實並非虛言,只是非一般盲修瞎煉的人所可到達而已。欲界中心的人道和欲界中比較高級的天神,同樣都有愛欲和婬欲這種作用,統名為六欲天的貪欲。所謂六欲,它又包括了色、聲、香、味、觸、法(意識衝動)六樣作用一起發動愛欲的行為,配合笑、視、交、抱、觸的動作,這都屬於生理範圍的作用。人道和畜生道男女兩性交媾的行為,簡稱便叫精交;如果是欲界高層次的神人,就有比人道較為昇華的作用,只是氣交;又有更高層次的神人,就是神交了。現在我們總算花了一點力氣,綜合佛、道兩家,把天人之際和鬼神之間的理論和傳述的知識,大概扼要的介紹了一番。

    至於六道的生命中,有關天道和地獄,都有很繁雜細密的區分,內容很難詳盡,而且也不屬於本題的範圍,不必多說了。那麼,在這所有生命中的六道,誰該投生天道?誰該下墮畜生道乃至地獄?誰該生在人類中為人?究竟是誰在作主呢?是真的如中國民俗所講,有個閻羅王掌握生死簿,對照善惡報應來裁判轉生,或是如西方宗教所講善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到了世界末日,等上帝的宣判呢?有關這些問題,一講又是一個專題,而且牽涉到比較宗教學等課題,同時它的內容理論,也很繁多,我們也不能再講。如果只從佛學的基本觀念來講,只能先告訴大家,宇宙間的事物,不論是已知、將知、未知的種種,說有則一切皆有,說空則一切皆空。普通常聽一般人說的信則有,不信則無,也很有道理。這兩句話雖是很淺近的俗語,如果照大舜「好察邇(近)」的精神,便知它也是「庸言之謹」的好道理。但依照佛學的主要觀點,這種分類的六道生命,最基本的根源,是「無主宰、非自然」,都是因緣所生的作用,所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因此,其他的宗教,就誤解佛學是屬於無神論者。其實不然,佛學承認有天人、神、人、鬼等六道。但一切生命,並非是由某一個或某一種超人權威的主宰所支配,並非是由他力所能擺佈,也不是自力可以安排,但也非自然的物理作用。六道生命真正主宰,統在於自我的自心。因為自心的行為變化,生起善和惡,與善惡之間的昏昧作用,叫作業力。基於這個業力的運行變化,猶如日月星辰,地球物理等的法則,永遠在空中旋轉變化不停,互相吸引,互相排擠。又如物理作用,有同性相排,異性相吸,同時又有同類相吸,異類相排的關係,因此而使生命常在輪迴不息。所以佛道兩家的教理,和中國傳統儒家的教理一樣,必須先從人道中洗心革面,先做到去惡向善,漸漸修到除惡務盡,達到天理流行「止於至善」的境界,再加進修,才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真正跳出三界,超越五行支配的仙佛或聖人,他不是成就作一個可以主宰萬物生命的神人,他只是一個不受物理法則所支配,超越鬼神,不被自心意識所矇蔽的閒人而已。叫他是佛、是聖,都是人為的加冠代號而已,實際上到了這種程度,你可叫他是一個不是東西的東西也對。

    總之,三界六道眾生的生命輪轉變化,都是以人道為中心,最根本的基地,都是依物理空間而生生滅滅,猶如能量的互變。佛說,正常的鬼神與人道,本來就並存在這個世界,雖然晝夜互相穿插往來,彼此都無妨礙,猶如虛空或物理的能量,互相交互穿透。人多處,鬼神亦多,人們過往來去,透穿鬼神的身體,鬼神過往來去,也透穿人們的身體,只是陰陽氣質的不同,互不相妨。除非因心念行為有善惡業力特殊情況,也就會發生特殊感應的現象。所以後世的宋儒理學家們,也承認這種道理,便說:「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所謂二氣,就是指陰陽兩個符號的代名辭。

    我們因為孔子說了一句「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的話,引起我說了一大堆的鬼話,不然,鬼神也就盛不起來了。但孔子所說的鬼神,其目的是教人能自敬其心,自誠其意,做到合於天人之際的聖賢君子之行,並不完全如墨子的「尚鬼」主張。因此,讓我再向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作為反面的參考。在東晉時代,有一位佛教的高僧道生法師,因與「關中」的僧眾大德們有了不同的見解,便渡江南來,獨自結庵,住在江南的山上,閒來無事,便對著石頭說法,因此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傳說。據說,有一個鬼,也跟道生法師聽經說法多時了,法師便叫他快去投胎作人,好好修行,可以生天成佛。這鬼聽後,作了一首詩說:

            作鬼經今五百秋   也無煩惱也無愁
            生公勸我為人去   只恐為人不到頭

    生公聽了,也就罷了。換言之,這首鬼詩,是說作人難,作個好人更難。鬼作不好,再死便作魙。人如作不好了,也許死後想變鬼還不可能,所以他怕作人。再說,清初順治時期,江蘇常熟有一位得道的潮音尼師,預知死期而坐化,因此,錢謙益(牧齋)為他作塔銘,寫了一首詩說:


            紛紛恆化是何情   習慣遷流每著驚
            若使生人真畏死   須知死者復愁生

    錢牧齋和吳梅村,都是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子,也都對佛法有研究,但並不專精。他這首詩卻很有意思,也許別有情懷,認為「生逢亂世作人難」吧!

    我們先把鬼神之說略作交代,現在回來再講《中庸》引用孔子所說鬼神的作用。「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看不見形相),聽之而弗聞(聽不到聲音),體物不可遺(如果從物理去體會,也不可以因它遺留在物外,就否定他的存在)。使天下之人齊(同齋)明盛服以承祭祀(他能促使天下的人們,都要齋戒清明自己的心思不敢亂想,穿了乾淨的禮服來祭拜),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就會感覺到是他洋洋灑灑的如在自己的頭上,如在自己的左右一樣)。」然後孔子又引用《詩經 .大雅.蕩之什》第七章的詩做引證說:「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神明的到來,是不可用意識去測度他的。況且妄用胡思亂想來猜猜點點,那是更不可以的)。」「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這就是說明世間有隱微不可知的一面,但又有不可思議的明顯作用,只有用心意識的至誠,才能得到感應,不可以用不誠之心來揜蓋了自己的靈性)!」


        ——節錄:南公懷瑾先生 原著 •劉雨虹先生編輯《話説中庸》(南懷瑾文化)P77-92

(20150403補充更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道家上品丹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南老師說:最上乘大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淨經》原文: 《常清靜經》(又稱《清淨經》)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簡稱,大約成書于唐代,收錄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