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禪七日20周年——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第二天)

南禪七日20周年——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第二天)

南禪七日

      ——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第  集

(第二天第一堂課)

      我們常常碰到人問,研究佛學從哪一本書入手最好,真正的佛學,了解佛法和自己要做功夫修持做參考的,用現代化的名稱來講最好的佛學概論有四本書,哪四本呢?在印度當時的著作翻譯成中文的第一部是龍樹菩薩所作的《大智度論》,第一部的佛學概論,認識佛學,認識人生,認識宇宙乃至自己身心的修養,怎麼達到佛的境界;佛者覺也,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在那裡搞稀奇古怪搞迷信,做什麼功夫。智慧的成就第一點要注意,般若波羅蜜多,在文字的翻譯叫做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達彼岸,那一岸是哪一岸?是大西洋還是太平洋此岸?沒有岸的,最高的成就無量無邊的境界。

      龍樹菩薩這一部著作距離本師釋迦牟尼佛五百年了,龍樹菩薩是中國佛法裡頭,八宗的祖師,所謂禪宗、密宗、戒律的律宗等等,淨土宗,他都是祖師,都尊重龍樹菩薩,這位菩薩是佛教非常了不起的,第二位佛。這位菩薩出身很不同,年輕時聰明有為,智慧很高,才能很大,沒有出家以前他一切學問都會,一切外道的魔法都會,等於你們一樣打拳練氣功、畫符念咒,說什麼會什麼,都學會了,最後他學隱身法,他也練成功了,他們兩、三個師兄弟都會隱身法,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還年輕世間上沒有什麼好玩的,去玩什麼?到皇宮裡頭去玩,幾個人隱身到皇宮去玩,同宮女玩,沒有事,這三個人一隱身誰也看不見,慢慢這些宮女們肚子都大了,皇帝很奇怪怎麼搞的一回事,下命令全國戒嚴,皇宮裡更戒嚴搜查,沒有人。結果一個大臣給皇帝建議:「這個事情一定是懂得隱身法的人幹的。」有一天就大掃除、大搜查,皇帝坐在這兒下命令,宮內、宮外一天當中,拿刀槍武器虛空裡頭亂殺亂揮,隱身法看不到,經過了大搜查一番,那兩個師兄弟被殺了,到處亂殺的,碰到殺掉,一殺掉了,隱身法就看見了,龍樹菩薩是絕頂聰明,他就躲到皇帝的座位下面,皇帝一丈以內是刀劍不准進來的,呼吸就用了安那般那停止呼吸,所以沒有殺死,可是,不得了,他的安那般那停止呼吸。到底做功夫很難,他就跪下來發願了,「我懺悔,錯了,這次萬一大難不死,我出家了,佛啊,釋迦牟尼佛你加被我」,結果他沒有死,然後出家了,學佛學了兩、三年把所有的佛經,所有的佛法都修持過了,「嗯,佛法很了不起,不過如此,我同釋迦牟尼佛一樣都做到了。」他要來創教,做宗教革命,自己想釋迦牟尼佛過去了,現在我是教主了。

      他也真了不起,所謂自己認為了不起,在佛學裡頭叫做「我慢」人都有一個我,所謂自尊心很好聽的名詞,最笨的人,最差勁的人還是「我」了不起,你說最佩服誰呢?誰都……嘿,這個人很了不起,不過講了半天,他比我還差一點點,每個人如此,大家說問:「這個人漂亮不漂亮。」我說:『不要瞎扯,不管男人、女人,世界上的人最漂亮就是「我」』每個人看鏡子,看了半天,還是我最漂亮,這就是我慢。

      龍樹菩薩這個時候他要做第二個佛了,所以在佛教的歷史上感動了龍王,龍王是佛的弟子,所謂天龍八部,都是佛的弟子,一看龍樹菩薩,那麼我慢,龍王來接引他:「你認為把釋迦牟尼佛的所有的學問都會了嗎?」,「對啊!」「你同我們老師釋迦牟尼佛一樣嗎?」,「一樣」,「他的著作,你都看了嗎?」「都看了」。「佛的著作人世間留下來的是千萬分之一,我陪你參觀一個地方」他也不說自己是龍王化身來的。龍樹菩薩,普通的神通都有。「好吧,我同你去吧!」龍王把他接到龍宮去,打開龍宮的圖書館「你看吧!」龍王給他一匹馬,騎到馬,跑馬看,不然你的壽命,你的時間來不及。龍樹菩薩,走馬看經題三個月才看完,只看了經的題目內容還沒有翻呢!原來佛的學問是那麼大,這才把他的傲慢打下去。然後他就跟龍王要求:「我帶一部經回去。」龍王說:「好吧!看你的緣份。」所以他抽了一部《華嚴經》,《華嚴經》有十萬偈,他帶回來,華嚴經是佛的大經典,【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它的內容太偉大了,太充沛了,什麼是富貴,他的內容、智慧包含的那麼多,我們中國翻譯了兩次,一次是所謂,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不過整套的華嚴經只是一部分翻過來中文,已經八十卷,一卷等於一本書,為什麼古代一本書要稱卷呢?因為古代的書,用牛皮、用紙一張連到很長很多字,然後把它捲起來,叫一卷,在印度是一片一片樹葉,所謂貝葉,翻過去,西藏現在也照這樣,蒙古學西藏也是這樣。

     《華嚴經》那麼多,這是龍樹菩薩在龍宮取出來,然後,他弘揚佛法,自己又著有名的《中論》《大智度論》把佛法集中精要概論,龍樹菩薩講經說法的時候不像我們可憐兮兮的,大家幾千萬人坐在下面聽他講課的時候看不到人,只看到位子上一個圓光,這個聲音,從圓光裡頭發出來,他的本事很大,所以龍樹菩薩是禪宗、密宗,尤其是密宗,不管是東密,西藏的密宗,他都是大祖師。可是你要注意,世間一切學問都會,外道、魔道、壞事他都會,好事也全堂,這麼一位祖師叫龍樹菩薩,這個距離佛過世五百年了,真正的佛法在他和他的前輩馬鳴菩薩與龍樹菩薩手裡弘揚推廣出來了。

      再下來,佛過世七、八百年之間出來兩位大菩薩,一位叫無著一位叫天親也叫世親菩薩,這是中文的翻譯,無著、天親是兩弟兄,無著菩薩是弘揚大乘的佛法,世親菩薩專門弘揚小乘的佛法反對大乘,所謂人可以即生就成佛這一點做不到,他走小乘路線,哥哥無著菩薩是走大乘路線,他著作很多,在生的時候比他哥哥的著作還多,學問好得很,修養、修持也很高,但是他反對大乘的路線,後來他受哥哥的影響感化,回心向大,他由小乘變成大乘的時候懺悔、痛苦的不得了,要自殺,他說:『幾十年的著作我毀謗佛法都不對,這是罵佛、罵大乘』。他要自殺,他哥哥說無著菩薩:『那有什麼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他說:『那怎麼辦?』哥哥告訴他:『譬如人走路,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人走在路上,怎麼跌倒的呢?地的關係嘛!跌倒地上怎麼辦呢?還是靠土地,你手一撐再爬起來嘛!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走路跌倒,因為有土地,假使在虛空中走永遠不會跌倒,他懂了,回轉來弘揚大乘佛法,所以他大小乘都通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俱舍論」。他的哥哥呢?專門弘揚大乘彌勒菩薩,將來繼承的第二位佛,無著菩薩一輩子弘揚佛法,一輩子為人世間的社會教育,白天整個的說法,這是講課、弘法,晚上入定到兜率天,欲界裡頭的第四天,彌勒菩薩還在那裡說法,他晚上聽課,記錄下來,白天就把聽課的記錄寫出來,就是寫了一百卷,你們手裡這一套《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所說的,就是佛所說的佛法,無著菩薩所記錄的一百卷,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二十年回來翻譯最重要一部經論《瑜伽師地論》,學顯教學密宗不能不參考,不過文字翻譯的夠艱硬的,幾乎我們歷代的學者好好研究《瑜伽師地論》的沒有幾位,這是一部佛學概論,真正要了解佛法是這一本。

      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兩個人約好,無著菩薩告訴弟弟世親菩薩,他說:『我會先死,人究竟死了以後有沒有佛的世界,有沒有其他世界,你要回來告訴我 。』這個故事很有趣了,兩個人修持那麼高,生命的道理死後是不是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有個天上、人間、地獄你要回來告訴我,兩兄弟約好無著菩薩先走了。世親菩薩還沒有死等哥哥來見一面,天天等,沒有消息,大概自己想頭髮留起吧!不要再當和尚,靠不住,以哥哥這樣的修持,功力又好,回來見一面證明有沒有這個事都做不到,過了三年世親菩薩一下看到無著菩薩來了,他說:『哥哥啊!有嗎?』他說:『當然,那怎麼假得了』『那你現在在哪裡?』『我在兜率天彌勒菩薩前面』他說:『你怎麼這麼久才來告訴我有這個事。』他說:『我到了,彌勒菩薩正在上課,我進了禪堂,不過聽了一個鐘頭,心裡急,要來告訴你,好好修持啊!』他說:『打開門,我趕緊跑來,這裡已經三年了』,這個故事很有趣。現在介紹了這兩部了,連帶講故事給你們聽過了,我都是佛經裡頭看來的,你們聽了幾分鐘,我看了好久,好可憐,兜攏來都告訴你們,所以等於我是無著菩薩,你們是世親菩薩很有福氣。

      佛法到了中國,第一部《摩訶止觀》,智者大師,他的著作。第二部五代、宋朝的時候,永明壽禪師的著作《宗鏡錄》文字都很美,尤其是《宗鏡錄》永明壽禪師,他是個將軍出身,後來出家了,他是禪宗悟道以後,弘揚淨土的,在杭州,永明壽禪師,據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再來的,這兩部佛學概論,第三部就是我們青海人到西藏成就的達賴、班禪的師父,宗喀巴大師,根據阿底峽尊者所著作的《菩提道炬論》,《菩提道炬論》可以說是根據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的著作而來的,所以宗喀巴大師寫了所有的著作,把它累積起來而成的《菩提道次第論》實際上根源都是《瑜伽師地論》來的,我這麼幾句話很短的濃縮下來告訴你,我的我慢,增上慢,來啦!我摸了幾十年,你們年紀輕輕又不好好用功,可是我們都吃了那麼多苦頭濃縮下來,簡單的告訴你,自己好好去趼究,不要聽過了就算了,所以大家要了解真正的密宗的黃教,我們暫時不講紅教、花教、白教,暫時擺一擺,要想了解黃教宗喀巴大師的修持法統《菩提道次第廣論》要了解,和《瑜伽師地論》。

      現在給你們介紹了整個的東方文化,尤其印度佛教文化,印度沒有了,宋朝以後印度已經沒有了,印度文化整個的歸到中國文化裡頭來了,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吸收包含了那麼多東西,現在年輕人一點影子都沒有摸到,那真叫人擔心啊!我常說一句不大好聽的話,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怕亡國,亡國有後代起來可以復國的,就怕文化斷了,文化一亡了,這個民族就沒有了,重要是文化的根基。現在給大家介紹我們文化內容的五部大論,就是整個佛法的概論,今天我們需要抽譯的是《瑜伽師地論》,怎麼叫瑜伽呢?我們曉得根據梵文翻譯,現在外文叫YOGA,所以釋迦牟尼佛,那個迦的真正發音釋迦(GA),什麼叫瑜伽呢?你們都會,我怕花錢不敢發獎金了,捨不得,瑜伽,你們都曉得,怎麼樣翻譯啊?「相應」,怎麼樣相應啊?我跟你兩個相應不相應啊?怎麼叫相應?交感,互相交感,古文的翻譯叫相應,搞了半天相應不相應,不知道,就是交感啦!現代話,所以瑜伽就是交感。什麼叫交感?等於我們那個電插頭,插對了就通電,這樣就是交感,插不對沒有用的,瑜伽是什麼交感呢?天人交感,我們修養到了跟宇宙生命整個的相通,通電了就是瑜伽,就是YOGA,瑜伽。禪宗這個禪,禪定也就是瑜伽,所以為什麼要打坐,各種方法修養到最終與天地宇宙萬物,通一條線,就是莊子的話,修道成功【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就對了,這就是YOGA。瑜伽,也就是儒家孟子說的【善養我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這就是交感,這就是禪的境界,這也是禪定的境界,所以為什麼要打坐呢?要把身心收攝,就是莊子的話【澡雪精神】身心洗了澡同白雪一樣,清潔發亮的,澡雪這個精神,這就是打坐修定的道理了。

      我們手裡這一本佛經,瑜伽師,怎麼師?大師們,佛法已經到達那個境界,瑜伽師。地論,修道的這些大師們想到達,怎麼樣是小乘羅漢境界!怎麼樣是菩薩境界!怎麼樣是觀音菩薩境界!怎麼樣是文殊菩薩境界!地,一地一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這一層樓、二、三、四層樓,一地一地上去的論著告訴你,所以這個學名叫《瑜伽師地論》這樣懂了吧?彌勒菩薩講出來,無著菩薩的記錄《瑜伽師地論》,地論:一步一步次第由一個凡夫,普通人學佛分成十七地,我們看看《瑜伽師地論》,學佛第一要學邏輯,佛法叫因明,因明就是邏輯,我們中國傳統叫「名學」就是邏輯,邏輯我們自己文化裡頭還高明得很,可惜大家不懂,《瑜伽師地論》是邏輯的分類,分成十七地,我們手邊都有了。【本地分】根本的,本地,本地哪裡?就是根本的立足點,下面分類,五識身相應地,第一要了解我們生命活著,身體有眼睛、有耳朵,眼、耳、鼻、舌、身,身體與心的關係,這是第一部分,本地分的地。第二部分意地,意識,思想怎麼來的,所以現在講,意識的作用怎麼來的,意識同五識身相應地分開的哦!第二地意識作用講得非常清楚,意識的作用,第三是有尋有伺等等……包括了,第三、第四、第五,慢慢解釋,今天就要給你們搞這個,第四,三摩呬多地,三摩呬多地我們講,得定對不對?大家說怎麼叫得定?梵文叫三摩地,三摩地中文再簡單的稱呼,我們的妹妹,三昧,還不是二妹呢!也不是大妹子呢!三昧就是三摩地的翻譯轉音,三摩地就是得定的境界,叫三摩呬多地,第五呢,有心無心地,實際上你把五識身相應地到有心地,無心地研究完了,佛法的修持基礎是穩當得很,後面的聞思修、慧,聲聞地、緣覺地到菩薩地一直到成佛之路整個給你說完了,所以你們手裡已經是拿了成佛之路的把柄了,不過四大本耶,揹得動嗎?所以要尊重《瑜伽師地論》。

(下課休息)
(上課前同學寫紙條問問題)

     『出息入息,一剎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剛才講到邏輯的問題,思想的科學,你這個問題沒有寫清楚,你寫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剎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你問的是出息的時候?入息的時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時候?那個息的境界是不是要延長?所以要學邏輯,問題沒有交待清楚,我們對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練它,那變成練氣功了,那是很粗的。

      嬰兒在娘胎裡頭沒有呼吸,嬰兒的呼吸是靠媽媽的臍帶通過到我們肚臍這兒自然吸收往來,換句話這個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嬰兒一出娘胎,黃醫師拿個剪刀,啪啦,把臍帶一剪斷,護士的第一個動作把嬰兒嘴巴裡很髒的那一坨都挖出來,接生的護士要挖得乾淨哦,一點不乾淨,臍帶一剪斷了以後,嬰兒嘴裡一挖掉,哇,第一聲哭的時候那點東西就咽下去了,才開始鼻子呼吸,要懂這個。所以真正的『息』不用鼻子呼吸,自然凝定,那個階段恢復到那個境界了。你問,延長不延長,我莫宰羊啦!我閩南語說不好,我不知道,如果你在那個不呼不吸的境界裡頭一定,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整個的地球翻了,你都還在定中呢!延長不延長你看吧!但是那還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點點而已,可是初步一點點大家就做不到。所以古代有一個禪師就考驗另外一個禪師,他說『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注意這兩句話,出息,呼出來的氣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受物理的影響,出息不隨萬緣,萬緣不是外緣哦!入息不居陰界,氣進來了,呼吸自然進來了不住陰界,什麼是陰界呢?陰就是蘊,五蘊哪個蘊?身體,色、受、想、行、識,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養,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這是個什麼人?這是真空靈而解脫啊!世間一切同他都沒有關係,就在世間也不怕,這位禪師勘驗另外一個禪師,他答覆說,還有人在不出不入呢!那就是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這是安那般那真正的境界了。

      所以我經常講,宋朝曹彬的孫女,趙匡胤底下大元帥的孫女,他後代的孫女有些做皇后的,只有一個出家了叫曹文逸,後來得道成就了,不過她歸到道家裡頭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麼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靈源大道歌》我們如果不分佛教、道教,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靈源大道歌》她第一句話,我為諸君說端的(ㄉ一ˊ),這是宋朝的白話、土話,端的,就是說真的,命蒂原來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原來在真息,真正不呼不吸,那個時候定了,照體長生空不空,照體,就是剛才講彌勒菩薩講,本地分,從生命根本照到本體上,長生永遠不生不滅,空,你說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靈鑑涵天,鑑,一面鏡子,靈鑑涵天容萬物,包羅萬象生命根本,後面還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歷代這幾位女的成就了的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

            我為諸君說端的    命蒂原來在真息

            照體長生空不空    靈鑑涵天容萬物

      這邊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當如是也,我們這些公仙,不曉得如何,這個問題答完了。

      回到彌勒菩薩這裡,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師做打座搖晃的樣子)他入定了,是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台山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山上的水嘩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憨山大師看到這個溪水鬧的不能定,他一生氣拿個蒲團乾脆坐到橋上來,開始,嗚嚕……定不了,慢慢聽不見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這個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好不好?好啊,睡著了,二十一天,這是什麼定?定有百千三昧,你看佛經各種的定,每個境界不同,憨山大師這個二十一天是個境界,譬如虛雲老和尚有時候入定二十一天也不過是一個境界。當年在台灣,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樣的和尚,我去看他,一到,那時候我也不懂閩南話他是滿口閩南話,一見到,我看他背是駝起的,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了,後來我就跟他談話,他的國語不高明,我的閩南話也不明高,兩個還是溝通得了,我說:「聽說你常常入定,七天,五、六天。」他說:「對。」我們兩個人對話旁邊沒有第三者,有第三者我就不好這樣問他了,我說:「依我曉得你入定六、七天的時候,剛剛沒有吃飯,肚子空的對不對?」他說:「對。」第二我問你:「入定一定是三十多歲左右對不對?」他說:「對。」我說:「現在不行了。」他說:「對。」我說:「為什麼不行?」他說:「弘法事忙,為了弘法,徒弟多了。」我一聽,只好摸一下嘴巴,了不起,向你頂禮,供養一番,走了。所以什麼叫做定?你以為入定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又好像什麼都知道,一坐七、八天,你一坐一萬年,坐在那裡,都不知道,請問我供養你這麼一個修行人成就了做什麼呢?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佛法,就是定的話,那何必修呢?問那些大醫生拿個二十顆安眠藥吃下去就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你說那入定要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何必學佛法呢?你現在什麼都知道了,對不對?

      所以,怎麼樣叫定?等於我們昨天講無想定,能夠把思想要關閉就關閉,做得到嗎?釋迦牟尼佛學了三年才修到無想定,無想定雖然是外道,你要做到完全沒有思想,這個定境還不容易呢!假使給你做到了無想定的地位有多高呢?天人分三界,欲界有男女關係,有飲食關係,分六欲天,地球上面是太陽、月亮,過去講須彌山是喜瑪拉雅山,那是小乘說法,錯誤的。太陽、月亮所照的這第一層天,佛法叫四天王天帶領九個星球,以地球為中心東南西北,四天王天,這是欲界的第一層天,第一層天什麼天,欲界到了四天王境界還是有男女飲食,還在太陽系統。

      超過太陽系統的上面,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生了釋迦牟尼佛以後他馬上圓寂上昇忉利天當天主,「忉利天」中文翻譯叫三十三天,為什麼叫三十三天呢?聯邦組織三十三個天,等於我們中國三十多個省,每一個省一個領袖,中央的領袖是忉利天的天主,我們翻譯叫玉皇大帝,在佛經上叫帝釋天主,這是忉利天的天主,這一層天也同我們一樣,不過生活環境、壽命都比我們高,福報比我們大,也是欲界的第二重天,再高一層比忉利天還高的焰摩天就是「Yama」天,夜摩天叫燄摩天,那就比三十三天的境界還高了,再上去一層第四重天,彌勒菩薩現在在那裡做天主。兜率天,還在欲界呢!彌勒菩薩在那裡同我們一樣也是男女飲食,在欲界中,但是彌勒內院,到了他的禪堂以後,都是入定的,所以彌勒菩薩進內院說法的時候,形象就變了,就是教主,出了內院他是天人境界,享受一切的男女飲食,富貴功名的生活,這是兜率天,這是欲界的第四層天,兜率天再高一點是化樂天。

      佛經上講男女關係是什麼呢?兜率天以下的四天王天同我們一樣,男女相愛,也是擁抱,所謂笑、視、交、抱、觸都是一樣,所以欲界有男女飲食的關係,看到了我愛你,你愛我,愛的要死,死得要愛,你看我,我看你,笑、視又相交合在一起,互相擁抱等等都是一樣的,兜率天也是一樣。化樂天就不同了,高了,兜率天的男女關係不像我們,兩個人手一拉住就達到人世間欲愛的境界,到了化樂天,手都不拉了,彼此眼睛一看,所謂相視一笑,完成了。再高一層,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就是眼睛瞄一下,就完成了。

      兜率天、化樂天,欲界的下層生孩子是從女性的下部出生的,到了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小心哦,守戒修持得好的到了那一層天,生孩子,女人不要生,男人生,男人從哪裡生呢?從肩膀上、頭頂上出來的,還是欲界,但是已經超過銀河系統了,你看佛法的科學到這個程度,這還是欲界呢!過了欲界,這個銀河系統以外,另外銀河系統的色界天了,色界都是光,宇宙都有生滅,就是光永恆的存在,這是色界天了。三界天,要你們研究清楚啊!到了無想定,一個人現在修行得道,思想關閉了,無想定到無想天,很高的啊!到了色界沒有男女飲食關係了,所以我常常講男女青年們講男女關係是三個字,情、愛、欲三層,欲界就是欲,色界就是愛,到無色界,欲、愛都沒有,只有情了,情再一了才跳出三界外,才成道跳出三界外,是這個三界,你怎麼跳啊!你現在一個欲界人世間都跳不出來,還跳!為什麼帶領大家講到這個地方來,開出一個問題叫大家了解怎麼樣叫做入定。

      定是得到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嗎?就是這個問題來的,定是靠心來定的,對不對?假定我們的意識狀態到達了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我們就要找無著菩薩告訴我們的,怎麼樣叫有心,怎麼樣叫沒有心,佛經是非常邏輯的,我們學資本論,學黑格爾的邏輯學,看到非常困難,那麼嚴密,對不住,佛學的因明才是真正的又嚴密又清楚,我們看啊,頭腦要清淨了。

      本地分中,就是根本立足點上,本體上「有心」「無心」這兩個地位,如本地分中,分,這一部分,有心同無心這兩地,已說非三摩呬多地,上面已經講過了,不屬於三摩呬多地,就是說,不是真正得定的境界,沒有真得到三昧的,非三摩呬多地,我已經講過了,云何有心地,云何無心地,怎麼樣說是有心地,怎麼樣說是無心地,翻成白話就是這樣,謂,此二地俱有五門。謂,是古文,現在的話,就是說,這兩個,有心地與同無心地包括了五個部分,應知其相,它所有的情況,每一部分的相狀,你們應該要了解,有五個部分。

      一、地設施,地的施設建立門,他說第一點我們先要了解有心地同無心地這個地位,這個範圍、施設,為了思想邏輯把它搞清楚,它的佈置、它的建立表達給你們聽,使你們開發智慧,了解它,建立這一門。
      第二、心亂不亂建立門,怎麼樣叫心亂,怎麼樣叫做心不亂,確定這個路線。
      第三、生不生建立門,怎麼樣叫動念,怎麼樣叫不生起。
      第四、是分位建立門,再分析給你聽。
      第五、第一義建立門,第一義,至高無上最高的真理,悟道的那個境界,第一個道理,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道理「空」怎麼樣達到真正空靈的境界,本體境界第一義,義就是道理,第一個道理,至高無上的真理。

      地,施設建立者,分析的第一部分,怎麼叫有心、無心,這個範圍,謂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此四,一向是有心地,怎麼叫有心無心地,我們的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鼻子能夠呼吸,舌頭能夠吃東西,身體能夠感覺,這屬於五識身的作用,相應,交感的作用,這些作用同第二層,意地,我們意識的作用,第三,我們思想的作用,有尋有伺,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的翻譯就是,有覺有觀,有感覺的,我們意識心理、思想,內在有反省作用,譬如說我們眼睛看一個東西,有覺,看到了,我們的意識告訴眼睛這個東西不能看,這個東西可以看,譬如一個男的看到漂亮女的,眼睛看,意識告訴自己這個不道德,不可以看,你去看裸體舞這個很髒,不要看,嘴裡講,意識告訴它,很髒不要看,眼識又溜過去了,溜過去了意識又把它拉回來,不要看,不過呢!還是回頭看一下再走,這叫有尋有伺的作用,所以我們打起坐來,念佛啊,想修定,不要亂想,這個亂想、不亂想,意識裡頭有尋有伺,有一個監察意識告訴我們,這個不能想,可是總是在想這個心理作用如此,所以有尋有伺地,修養高了,得定,慢慢到達,無尋唯伺,意識不亂動了,只有一個監察的作用,反省的作用,清清明明,沒有尋的作用,只有伺,這四部分合攏來,此四,這四部分心理狀態合攏來一向叫有「心」作用,心還在起作用,這是心理作用。下面到達,無尋無伺地,這個心理意態不動亂了,也不要思考了,完全寧靜了,除了無想定並無想生及滅盡定這三種心理狀態的境界,無想定同無想生,這有什麼不同呢?無想定,是我們人的修養已經到達無想定的境界,無想生是到達了這個境界的人,肉體死了以後,精神超昇到無想天的境界,天人境界,叫做無想生,這是兩層的不同意義,第三個滅盡定是大阿羅漢的境界了,不一定生天,不一定到西方,本身就入了滅盡定,大阿羅漢最高的境界,除了這三種以外,注意,什麼叫有尋,什麼叫無心,除非你達到無想定或者是生了無想天或者得了滅盡定的境界,所餘一向是有心地,剩下來其它任何境界你還是沒有「空」空不可能有空的境界,還是無心、有心地,還是有意識、有思想的都是心理作用,意識思想的作用。

      若,無想生及滅盡定是無心地,如果你修養到達了無想定的境界,你修養到達了生在無想天的天人的境界以及你現在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得到了滅盡定的境界才叫做無心地,這樣清楚了吧!其心,名為亂心。有四種顛倒,這是講有四種顛倒的思想,顛倒其心,把你的心境搞亂了,這樣就叫做亂心,現在問題來了,什麼叫四顛倒那位同學知道嗎?佛學裡頭有兩種四顛倒,第一種顛倒小乘佛法講,一切無常,世界上一切隨時變,不永恆存在的,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世間一切都是痛苦沒有快樂的,我們人世間所謂認為快樂是把輕微的痛苦當成享受,所以無常、苦、空,最後都是空掉了,第四個是無我,這個世界沒有究竟的我,我們肉體、身體用個幾十年壞了,我們自己也跑掉了,前路茫茫,到哪裡去,不知道,所以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這是佛告訴我們把這個世界的現象告訴我們,可是一切眾生看不通,顛倒,顛倒就是搞錯了,把黑的叫成白的,白的叫成黑的,搞錯了,是第一重顛倒,這是小乘佛法。到了佛七、八十歲,他老人家準備走路了把真正的大乘佛法告訴我們,這個生命的根根找到了,得了道,成了佛,這個生命是常,永恆地存在,樂,極樂世界,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永遠是極樂的,常、樂,這是莊子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那是真我,所以有我,常、樂、我、淨,乾乾淨淨,也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這是真正的淨土,常樂我淨,一切眾生,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生命的根本,把常的當成無常,只看現象,不看根本,把至高的既無痛苦也無煩惱的極樂境界,變成痛苦了,把真正的我,變成假我,是無我的境界,把真正的淨土變成雜亂,所以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兩重的四顛倒,換句話說,認識不夠,思想的錯亂,顛倒起心,名為亂心,這樣解釋清楚了吧!

      若四顛倒不顛倒心,四種的認識、見解,都清楚了,名不亂心,這樣就叫心不亂了,觀念思想確定了,意識形態清淨了,但是此中,在這個中間,亂心也叫做無心,譬如現在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我們的思想永遠在忙亂中,這個忙亂叫做無心,凡夫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找到真正的本心,所以叫做無心,為什麼叫做無心呢,性失壞故,因為你自己本身本性,天地宇宙萬物,父母給你生命的根本,你找不到、丟掉了、壞掉了所以叫無心,這個是凡夫的無心,這是邏輯了,所以凡夫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以前,你的根本生命媽媽沒有生你以前,父母未生以前此心從何來,你也不知道,死後究竟有沒有也不知道,毫無把握,所以凡夫叫無心人。他下面一個比喻給你聽,如世間見心狂亂者,便言此人是無心人,為什麼這樣叫做無心呢?等於社會上看神經病的亂講話,嘴巴跟腦子連不起來,我們看到這種人,不要見怪,他是沒有心的,因為他是神經病顛倒了,這是比方,所以當我們一個人,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自己本來的心性都不知道,雖然也活著、很有學問、很有地位,了不起,也叫做狂人,無心人,由狂亂心,失本性故,因為思想跟著物質世界在迷亂,喪失了本心、本性,沒有見道,所以叫做亂心,於此門中諸倒亂心,就叫做無心地,在這一部份,拿這個立場來說,所有的人,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都叫做無心人,為什麼無心呢?掉了你的本心,若不亂心,如果找回明心見性找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的本來面目那叫做有心地了,所以菩薩佛真是找到了自己本來面目的有心同無心的差別,這個範圍來講叫做地施設建立,就是說,把這塊畫個範圍,兩個假設的範圍,我們這樣分別邏輯分析給你聽就清楚了。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 分享文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