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淺談淨化八識心田|胡松年 先生

淺談淨化八識心田

|胡松年 先生

粗解「八識心田」

  佛家所指的心識,粗分為八類,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六識)、末那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依佛學辭典的解釋,「第八識」之音譯為「阿賴耶識」,又名「含藏識」,因其含藏了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種子,一切的一切,都收藏在第八識裡,遇到緣,就會發出現行,像是在田地播下了種子,會生出果實來,是一樣的,所以可以將其比喻成「八識心田」。「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亦由之而來。

  「八識心田」之原理,有如種植田地,這只是一個我們易懂的原則性的比方而已,而實際上,「八識心田」的因果關係,遠比植田深奧而複雜的多。末學在此不敢多談深奧的唯識學,僅以一般人易懂之邏輯作一粗淺的比方,不周之處,尚希諒宥。

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

  簡單的說,我們無始劫來的一切思想與行為,隨時都記錄在第八識中,也就是不斷地在八識田中,散播種子。而我們隨時隨地所有的境遇,或逆或順,也都來自過去八識田中的種子,現在開了花、結了果,而這些逆、順等境遇,又影響了我們當下的思想與行為,形成了當下的現行,而此一現行又成了新的種子,再播種於八識田中。如此無盡無期地循環下去,成了我們業力的根源。

轉識成智須淨化識田

  我們修行的初步目的,就是要轉識成智,進而成就菩提。識的轉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第八識,因為第八識乃其餘七識的根本,第八識這個根本轉了,其他七識就會隨之而轉,故我們須著重於從第八識直接綿密地下手,方能更具功效。

  如何從第八識下手呢?首先要從逐步地淨化它開始。至於如何來淨化這八識心田?末學在此就一己所知,粗略地淺談一下。

遇逆不嗔懺悔放下,逢順不貪無驕也放下

  首先,我們先要知道,如何來對治過去業種所帶來的境遇。人生隨時隨地都處於種種的境遇中,或順或逆,都是過去在八識田中所播撒之種子,現在開花結果,基於因果之理論,我們很容易可以推斷,逆境多為過去惡業所致,順境則多來自過去之善業。

  逆境來時,若我們對境起了嗔怨之心,在我們的現行中,又種下了嗔怨的種子,逆境來自於惡業,現在又因此而再種下另外的惡性種子,惡性循環,將永無解脫。順境來時,雖然可能來自過去之善業,但如在順境中,起了貪多之心,或起了驕慢之心,自認了不起,就會在現行中,反而又新種下了貪、慢之種子,由原先善業之果,卻轉下而為惡業之因,豈不可惜!

  因此,我們必須要讓過去的惡,中止於現行中,末學認為,以「懺悔」來對治逆境,是最好的方法。《普賢行願品》中,有四句「懺悔文」,我們正好可以用上: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我今一切皆懺悔


  千萬不要小看這「懺悔」的力量,真能身心投入,完全做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絕對可能。真懺悔了,就會自然地「放下」,嗔怨之心必然不生。過去的惡種子,現在開花結果,而懺悔放下之心,就能令此過去之惡業,到此為止,不再連綿下去。如此就化掉這一份惡業的糾纏,在八識心田內,也因之去除了一份雜草。

  至於順境,帶來的是舒暢、得意,是由於過去一己之善業所帶來的,如果因為心生歡喜而貪執其間,甚而起了驕慢之心,自認高人一等而目空一切,雖然是過去善業帶來的好境,卻因貪執,在現行中,反而改種了惡因,就如同在八識心田中,以雜草取代了良苗,想淨化心田,卻收了反效,豈不冤枉哉!

  順境之魔遠比逆境難擋的多,它能在舒適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不著痕跡地腐蝕著自己的心識,待自己貪慢之心一起,原來善業之果,卻帶來了新的惡業種子。

  那麼,我們應如何來對治順境呢?答案也是「放下」二字,心中知而不執,一切本是水月空花,不可貪著,也無驕慢,更要發起慈悲心,體恤憐憫其他苦難眾生,發大願來幫助他們,如何發願? 南公懷瑾老師所擬的幾句發願文,可為參考:

        未生善法當令生
        未盡惡業今始盡
        十方三世佛加護
        迅速發起菩提心

  把過去的善果,再進一步,推至致高處,發起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處處為眾生,實際上,也能成就了自己,這是因果的道理。

  學佛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放下」,不僅於逆境中,須要放下,在順境中,也要放下。「放下」二字,說起來容易,做到它談何容易?做到了,就到家了。

起心動念皆播種

  八識心田是含藏一切,無論善的、惡的、無記的業種,都在其中,我們的隨時隨地的起心動念,皆在八識心田中,播撒種子,真正要淨化這八識心田,就得從起心動念下手,因為我們的行為,也是思想的付諸實行,故起心動念方是源頭,淨化就須從源頭下手不可。

  如我凡夫,平時閒著,不是妄念紛飛,就是昏沈無記,雖在修持中,有些正念,但為數不多,由此觀之,二六時中,妄念與無記念遠遠多過善念、正念,因此,八識心田中敗種始終多於良種,如何能夠淨化它呢?這是每一個修行人,必須要克服的障礙,於是便有了各種修行法門,以為對治。

綿密修持,自有其理

  淨土法門,要行者隨時隨地不忘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密教法門,要求行者持其本咒,還要計數,身口意三業專一,百萬遍、千萬遍,旁無雜念,如雪球一般繼續滾下去。觀心法門,要行者時時綿密地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觀到妄念不生,隨時保持在清淨之中。

  這些修持之法門,途徑上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在第八識之心田中,綿綿密密地不斷播撒善種,讓我們的起心動念,沒有閒情去妄念紛飛或無記昏沈,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善念。淨土念佛者,有念佛之功德,密教持咒者,有持咒之功德,而禪門觀心行者,念念清淨,也有清淨之功德。

  我們平日閒休之時,多半會心隨放逸,不是隨波逐流而妄念紛飛,就是癡昏般的無記。妄念與無記,都是不善之種子,造的都是偏惡之業。而如今,改以綿密地念佛、持咒、或清淨心,取而代之,反而能夠累積善業,不但消極的不造惡業,還能積極的創造善業,相較之下,實具有雙倍的功效。況且,念佛或持咒等法門,還有佛菩薩、上師等他力的加被,行者不可不知。

  過去曾有一編撰之故事,譏諷念佛之人,連綿地念著佛之名號,佛聽了,難道不嫌煩嗎?殊不知,這些法門背後,實際都隱藏著八識心田深奧之原理,清楚了解到這一層原理,就能體會出創始這些法門的佛菩薩與祖師們之用心良苦了,也會真懂得「是法平等,本無差別」這句話之真義。

廣下善種與去蕪存菁

  總而言之,一塊田地,想要它生長出茂密的種植物,進而豐收預期的果實,必須先要播種優良的種子,再細心培育這些種子,去蕪存菁,將雜草都清除了,這塊田地自然會獲得預期的豐收。而這一連串的程序,尤以第一步的播種為最重要,因為如果種子不好,後面的步驟,再努力也是徒勞無功的。

  八識心田的道理,原則上也是一樣,八識心田的種子,來自我們當下的起心動念與行為,而去蕪存菁的步驟,就是我們的修持方法。弄清楚了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想要真正地解脫,就非走修持之路不可,這是個漫長的薰習過程,沒有一蹴而幾的了,是生生世世要繼續下去的大事,即使悟得本體後,還得進行心田的淨化,不但醒時能夠做到,睡時亦能做到,醒睡如一,然後才能死生一如。直到破解一切無明,完全轉識成智,三身成就,成了佛,到達修而無修,無修而修,本來如此的大乘究竟。

  一己淺見,願與君共勉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懷師開示《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的重要性/古國治 先生

南懷瑾先生開示《淨念相繼與如何往生淨土》的重要性 古國治 先生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最近發佈了懷師于2012年2月2日的開示,這段開示對學佛修行而言,非常重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