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南老師說:《話説中庸》——受命于天的大孝道

南老師說:《話説中庸》——受命于天的大孝道560x.jpg
2015-4-4 20:53


南老師說:《話説中庸》——受命于天的大孝道

南公懷瑾先生 原著 •劉雨虹先生 編輯

論虞舜姬周的受命於天

    我們先把鬼神之說略作交代,現在回來再講《中庸》引用孔子所說鬼神的作用。「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看不見形相),聽之而弗聞(聽不到聲音),體物不可遺(如果從物理去體會,也不可以因它遺留在物外,就否定他的存在)。使天下之人齊(同齋)明盛服以承祭祀(他能促使天下的人們,都要齋戒清明自己的心思不敢亂想,穿了乾淨的禮服來祭拜),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就會感覺到是他洋洋灑灑的如在自己的頭上,如在自己的左右一樣)。」然後孔子又引用《詩經 .大雅.蕩之什》第七章的詩做引證說:「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神明的到來,是不可用意識去測度他的。況且妄用胡思亂想來猜猜點點,那是更不可以的)。」「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這就是說明世間有隱微不可知的一面,但又有不可思議的明顯作用,只有用心意識的至誠,才能得到感應,不可以用不誠之心來揜蓋了自己的靈性)!」

    接著,就是孔子再三推崇虞舜和周文王、武王、周公的盛德,以及他們制訂尊敬祖先的孝行禮制,篤行仁民愛物大孝於天下的精神,所以才能得到天人交感,完成歷史上人道人倫的大業。這才是純粹稟承天命之性,率性而行脩道教化的功用。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孔子在這裡,所說第一句話的關鍵,就是說明傳統儒家所謂的孝道,並不是專指對個人父母的孝養而已。所謂孝道的指標,是從天命之性純粹至善的修行起用,做到大孝於天下的德業,才是孝道的究竟。三代以上,唯有虞舜,出生在一個大有問題的家庭,所謂父頑、母嚚、弟傲。自己起於田間,不怨天,不尤人,內脩德性,篤行孝道,因此被唐堯所選拔,試之為政,即能輔助帝堯,建立完善文化的基礎。同時起用大禹治水,奠定華夏以農立國的萬古根基。最後又不違背帝堯公天下的禪讓之德,傳位於禹。所以孔子極力盛讚他為大孝的真人,所謂:「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但又視天下如敝屣,讓位給大禹來繼承其業績。因為他有大孝於天下的功德,才使父母祖宗的宗廟,永遠受到後人的敬饗,下及子孫後代,永遠得保安寧。所謂:「宗廟饗之,子孫保之。」便是這個意思。因此,孔子再加發揮說:「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這四句話所說必然性的定律,也就等同於老子所說:「天道好還」的大法則。凡是有真性情的人,能立德、立功於天下,必然會得到祿位、盛名和長壽的果報。「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所以說,上天生長萬物,很自然的,就會因他本身所稟受資材的好壞,加以篤促他來完成大業。靠栽種成長的東西,上天就施以風雲雨露來培植它,過分偏向傾斜的東西,就自然會被顛覆傾倒了。所以《詩經.大雅.生民.假樂》第一章所說:「嘉樂君子,憲憲(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這六句古詩,文字意思本身就很明白,都是說明凡有盛德功行的人,上天就會順其天命之性的自然法則來保佑他的成功。所以孔子便說:「故大德者必受命」,這又是孔子再三說明,凡是對人世立有大功德的人,在他天然自性的生命中,必然稟受有至性至情的基因。但最有趣的,是我們的歷史,從秦、漢開始,後世的帝王,和一般讀書知識分子的儒生們,假借孔子這些讚頌虞舜盛德的話,就隨便推崇那個有權力作了皇帝的老闆,稱讚他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自古以來大馬屁,高呼萬歲幾千年」,有時候讀歷史,看到這些故事,就會使你大為喪氣。只有朱元璋作了皇帝以後,有一次大發脾氣,罵他的一班大臣們說:你們不要老是稱讚我是堯舜,我哪裡可以和堯舜來比。就算我是堯舜,難道你們都是皋陶、契、稷那樣的大賢臣嗎?這真是朱元璋痛快坦率的名言,為之拍案叫絕。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接著讚頌虞舜的盛德以後,其次便說繼夏朝和殷商之後,真正建立了華夏文化,以人倫之道作為政治社會中心的周朝,如周文王、武王、周公父子三位的功業,也是合於率性脩道的盛德,當之無愧。「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歷)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以上讚文王、武王)。武王(姬發)纘(這裡所用這個纘字,含有繼承效法的意義)大(太)王(后稷)、王季(歷)、文王(姬昌)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只用了一次軍事行動就取得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以上讚武王)。武王末受命(當武王姬發還沒有受命於天而作周朝的天子),周公(姬旦)成文武之德(周公就預先準備完成文王、武王治國的文化大業),追王大王(后稷)、王季(歷),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周公開始制定,尊為天下主的天子,必須崇祀高推祖先的神主也同天子的禮儀)。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這種禮儀制度的規範,上至天子,下及各國的諸侯、卿大夫,乃至士子和一般的老百姓的庶人們,都是有一定的精神,但有不同的規格)。」例如「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以上文字很明白,都是說明周公所制定各級祭祀的儀禮。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接著又再引用孔子說明周制祭禮的精神要點。「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這是孔子稱讚由武王時代開始,周公所制定的祭禮,便是真正通達人倫孝道的宗旨。所謂孝的真正意義,就是一個人,真能體會到先人的意志,繼續完成上輩的願望,和善於傳述先人的事蹟給後代知道。「春秋脩其祖廟(所以每年到了春天和秋天適當的時候,便重新修整祖廟),陳其宗器(陳列祖宗們所留下有意義的代表性的遺物),設其裳衣(或是祖宗們穿過的衣裳),薦其時食(就把自己勤勞耕種所得的當時當令的食物,奉獻在祖宗的神主之前,禱告自己在這半年一年中所做所為的業績,請其嘗新。)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但在宗廟中實行祭禮的排列次序,無論是祖宗的神主位置,或是現在參與祭祀各代各輩的當事人,都要照左昭(父)右穆(子)來排列位置)。序爵,所以辨貴賤也(至於祖宗或子孫後輩中,有功名爵位的,就要照歷代國家所規定職位的高低來安排。又古禮,有「朝廷序爵」,在政府中任職的人,不論年齡輩分的高低大小,就要照公職爵位的高低來安排位置了。「鄉黨序齒」,至於退到家庭親族之中,那便要照輩分年齡大小來安排位置。即使在一般社會,乃至朋友之交,也是照此禮儀。)序事,所以辨賢也(如果本族中,有人對國家社會或家族,做過有特別貢獻的事,那就以對賢者之禮來安排位置,這是對注重賢德行為的重視。)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至於參與祭祀服務工作的人,都要一律平等加以酬勞,尤其是對下面基層最勞苦的人,更為重要)。燕(同宴)毛,所以序齒也(對於鬚髮皓白的老年人,必須另加宴請,表示敬老的意思)。踐其位(主祭和陪祭的人,各就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同侍)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這是說實行祭祀之禮的時候,必須內心肅穆,具足這種誠意)。郊(祭天)社(祭地)之禮,所以事上帝也(至於周制所規定的祭天地之禮,那是天子代表國家全民祭祀上帝的大禮)。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所謂天子和諸侯,以及庶民老百姓所舉行的宗廟之禮,都是祭祀祖先的儀禮)。明乎郊社之禮(明白了為什麼要祭祀天地鬼神之禮),禘嘗之義(明白了祭拜天地的禘禮,和祭祀的時候,需要奉獻食物,敬請嘗新的意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那麼對於治理國家的為政之道,就猶如看自己手掌的條紋那麼明白清楚了)!」

       ——節錄:南公懷瑾先生 原著 •劉雨虹先生 編輯《話説中庸》(南懷瑾文化)P92-10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南老師說:「證空修有」成就淨土佛國 下面就開始講淨土之行。大家看到淨土就很容易聯想到流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則不同。一切佛法都 ...


查看